![]() |
哈节音乐文化中的坚守与开放节选 东兴信息网,发表于:2010-9-25 11:41:51 |
【摘要】京族,聚居在广西防城港地区,是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哈节是京族最具代表性和浓郁海洋文化气息的节日,它从最原始的神灵崇拜仪式发展到现在既娱神又娱人的传统节庆活动,浓缩了京族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哈节仪式中的音乐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京族文化,音乐与仪式融为一体。本文从
广西京族的历史及现状、哈节仪式的程序、哈节仪式中的音乐特点、京族的宗教信仰等几方面,来探究音乐在仪式中的地位及其哈节音乐文化中的坚守与开放现象。
关键词:京族哈节 词体形态 曲体形态 宗教 坚守 开放
一 京族的历史及现状
在京族的迁徙歌中这样唱到:浮萍随水流遥远,谁招命运到这边?回顾当年心酸事,官去贼来民贫贱。为了生活打转转,辛勤无文隔夜钱;官府不管民饥寒,只好跪拜求神仙。京族祖先几个人,因为打渔村过村;跟踪鱼群来巫头,孤岛沙滩不见人[1]。这首歌,在京族里流传了几百年,人们世世代代传唱它,用它去找寻祖先的遗迹和那个古老家的地方。
那么,京族人是何时迁来?通过何种途径而来?由越南何地迁来?又因何故在中国南疆边上落户生根?因为年代的久远,史料的匮乏,现已无从考证。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古代遗物和长者的追忆做大致的判断了。澫尾岛京族群众中保存的清光绪元年(1875)订立的乡约中可见“承先祖洪顺叁年贯在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壹社贰村各有亭祠”,洪顺为越南黎朝襄翼帝黎滢的年号,洪顺叁年即明武宗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 [2]。可见迁来澫尾的这一部分京族人,是由越南的涂山等地,因捕鱼而偶然漂流到这个岛上的,此后便定居下来,至今也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
京族,历史上曾称为“交趾人”“安南人”,新中国成立初期称“越族”,195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成立时,根据该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现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县级市)江平镇澫尾、巫头、山心三个海岛,总称为京族三岛。此外,江平镇潭吉村、江龙村的恒望、红坎、竹山村及江平镇上是京、汉杂居区域,京族人口也较集中。
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与越南语言基本相同,语系语支未定,没有本民族文字,历史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使用过“喃字”,但由于喃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京族教育又比较落后,故没有流传开来。现普遍使用汉字,通行白话为官话。
以前京族人与陆地隔海相望,要上岸非常困难,主要靠浅海捕捞为生。古朴的劳作方式自给自足,生活相当困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修筑了11条海堤,长达10多公里,不但互通了京族三岛还与大陆连接在了一起。解决了京家人缺淡水的问题,近年,又修建了自来水管道,三岛上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京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已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如今的京族地区生活已今非昔比,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是我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居民已普遍建起自己的小洋楼,各种家电设备已普及到家,除了电视、冰箱意外,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有的甚至还有运输汽车和小轿车。
二 哈节的传说及哈节实录
传说越南陈朝时,有一位歌仙来京族地区,借传歌授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起来反抗陈朝的反动统治,受到京族人民的敬仰,故后人修建“哈亭”内设她的神位纪念她。由于她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后人就以歌传歌来赞颂这位神仙。久而久之,唱哈便成为京族人们的传统节日了。当然关于哈节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据巫头老人讲,当年京族祖先定居岛上的第二天,便动手砍伐林竹盖亭,农历六月初十竣工,当天将祖先的香炉从船上移入亭内贡奉,并同发誓言:安居岛中,共建家园,若有反悔,断子绝孙。从此,巫头岛把这个日子定为哈节,后人把这个亭叫“哈亭”,这种说法应该是比较确切的吧。
哈节在哈亭内举行,京族各地举行哈节的时间不尽相同。澫尾、巫头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为农历八月初十,红坎为农历一月十五。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节庆的这天,京家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想办法回来。
“哈”为京语音译,京语有两个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词,一为 het┦5 “歌”与“唱”的意思。所以,“哈亭”可意译为“歌亭”,“哈节”可意译为“歌节”(神听歌,人也听歌);二为 het┦3“吃”的意思,所以“哈亭”可意译为“祭神亭”(神吃)或“乡饮亭”(人吃),“哈节”可以意译为“祭神节”或“乡饮节” [3]。哈妹,是指哈节时在哈亭里唱歌的女性歌手,也称桃姑。哈哥,是指在哈亭里弹独弦琴的歌师。哈歌,是指每年“唱哈节”歌手们所唱的歌。
哈亭中供奉的神:镇海大王、高山大王、兴道大王、广达大王和安灵大王。
在神台上祭拜的神位除了这几位神外,还有村里或族里大姓祖先的灵位。平时祖先的灵位放在家里祭奉,到了哈节把灵位请到哈亭神台上祭拜。
主要仪式人员: 礼生包括香公、主祭、陪祭、通唱(即司仪)、引唱(传达通唱祭祀口令者)、捧祝者(捧祭文的礼生)、读祝者、内外执事(捧祭品者)、以及“哈头”(轮流担任,澫尾、巫头为8人,山心岛30人)、哈妹和锣鼓手等。
哈节中的法器:跌杯珓 大鼓 小鼓 小钹等。
2008年在澫尾哈亭举行的哈节仪式程序列表
时间 |
地点 |
活动 |
|
哈亭 |
上午9时迎神队伍集中,9时30分队伍集结完毕,上午10时迎神队伍开行,12时30分迎神结束,12时40分入席就餐,14时30分至15时祭神,15时越南代表团祭神,20时30分至21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 |
京岛剧院 |
14时30分至17时文艺演出。 | |
|
哈亭 |
11时至12时祭神,20时30分至22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 |
京岛剧院 |
10时至15时30分山歌对唱,20时30分至22时当地民间艺人苏春发的文艺队演出。 | |
|
哈亭 |
11时至12时30分祭神,12时40分至15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20时至22时哈妹唱贺神歌。 |
京岛剧院 |
10时至15时30分山歌对唱。 | |
|
哈亭 |
11时至12时30分祭神,12时40分至15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20时30分至22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 |
京岛剧院 |
10时至15时30分京歌对唱。 | |
|
哈亭 |
11时至12时30分祭神,12时40分至15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20时30分至22时30分哈妹唱贺神歌。 |
|
哈亭 |
10时至10时30分参加坐托村民出席,11时祭神。12时30分入席就餐,14时30分至16时青年联欢,16时散席。 |
|
哈亭 |
10时参加坐托村民出席,11时30分至12时30分祭神,12时30分入席就餐,13时30分至14时祝酒,15时30分新旧哈头交接,16时贺哈,16时30分散席,22时50分至23时30分哈妹贺神,24时送神,跳花棍舞。 |
|
哈亭 |
9时哈妹去各庙唱贺庙歌,20时30分至22时哈妹唱贺神歌,22时跳花灯舞 ,23时结束。 |
澫浘哈亭事务委员会
“哈节”实地考察记录
2008年7月11—18日(农历六月初九至十六),是澫尾京族传统节日“哈节”,为了不错过节日的时间,我10日便到达了澫尾,住在一个私人旅馆里。因为是“哈节”,又恰逢暑假,我到达澫尾时那里已经热闹非凡。很多旅馆已经爆满,金滩上熙熙攘攘都是借着假期享受大海情怀的人群,有的结伴冲浪、泡海水;有的一家人在沙滩上嬉戏;还有的围坐在太阳伞下,吹吹海风,晒晒太阳,聊着天、吃着美食,那份闲情,那份惬意让多少人向往!
第二天(7月11日)一大早哈节活动便开始了,哈节仪式程序可分为四个部分:迎神——祭神——做托——送神。
2008年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九):迎神
这天一大早,哈亭里就格外热闹起来,处处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气氛。迎神队伍早已穿上节日的盛装整装待发,哈亭里放着准备迎神的贡桌和贡品,香坛上飘着缕缕青烟,悠扬的独弦琴声伴着檀香的味道在哈亭外飘渺,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礼炮鸣起,出发迎接“镇海大王”。可惜天公并不作美,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天空,随后便是狂风暴雨,雷声隆鸣,原定上午9点08分鸣炮出发的队伍只得延迟到中午11点多才开始。
11点20分左右,迎神活动开始了,迎神的队伍既隆重又壮观。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这次仪式的长老,他们是从越南京族请来的20位老者,“哈头”站在队伍中间,负责开道和调整队伍的前进速度。迎神队伍的前导是大大的幡旗和三角牙边彩旗组成的幡旗队,后面跟随着是罗伞队、兵器队、香案台(香案台前还有一张空椅,那是给镇海大王坐的)、献酒台,最后是主祭、陪祭等全体礼生和锣鼓队,哈妹、学生和群众紧随其后,一路队伍浩浩荡荡,幡旗飘扬、锣鼓喧天。
到了海边,先遥拜白龙尾的镇海大王庙。主祭和长老会在海边用“跌杯珓” [4]占卜,祈求海神的降临,预测年事的好坏。掷卜分为三次,两次以上为一开一合,就算上卦,表示已经迎接到神灵。待放过鞭炮后,迎到海神的队伍原路将海神迎回哈亭。澫尾当地的汉族人也很重视哈节,在迎神队伍返回的路上,两边商铺都将长长的鞭炮挂在门前的树上燃放,浓浓的烟雾和扑鼻的硝烟味一直弥漫在迎神队伍中间,透着一股强烈的神圣、庄严味。
迎回镇海大王后,先由主祭诵唱祭文,然后再把大王神位安放于亭内三殿的神台中央。神位前摆着香、烛,祭台上陈列着猪头、糯米饭、水果、鲜花等贡品。祭祀活动大约持续到下午3点钟结束。
2008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祭神、哈妹唱贺神歌
11点至12点为祭神。每家每户都要按照族辈的长幼顺序,依次到哈亭里进行拜祭。进哈亭前要燃放鞭炮,拜祭的时候由一个主祭和一个副祭负责带领众人叩拜、唱颂、敬香、祈愿等。之后的每天中午11:30左右就会有专人进行祭祀活动,一般是由礼生(包括主祭、陪祭、执事等)、锣鼓手和哈妹组成。
祭神活动以击鼓为开始标志。这之前由主祭叩拜读经、香公拜神,三次击鼓以后大家就自觉的聚集到哈庭里,由澫尾村两大姓——苏、黄姓,派代表先后进香拜祭,祭拜完后,在哈亭庙外燃放鞭炮。一些村民也全家人一起来祭拜。每族人或单个的家庭进行祭祀时,必在主祭的带领下,向神灵祈求一年的平安、顺利,生活安乐等。并在祭师的配合下占卜、祈福,阴阳挂预示一年的好运和祝福,是人人必求的上上签。这期间,村民们会挑选出一头由哈头精心饲养的膘猪来宰杀(当地人称为白象),整只猪会被抬到三殿中当作祭拜的供品。
村民祭拜完以后,祭师将一张红色的桌子放在大厅进门第一排柱子的中间,桌子上摆着祭酒用的酒壶、酒杯和托盘。大厅由前厅和后厅两部分组成,后厅又分为神案与五位大王神台。神案是供奉保护神的神位牌与香炉等,五位大王的神台是主要的供神地方,祭师站在神案边,主祭站在桌子的里端外侧,陪祭则站立在桌子外侧的两边。所有参与祭祀的人员总共为16人。
进行祭拜仪式是很隆重的,所有的祭司都穿上道服,众礼生分四列立于神像前,哈头则立于后殿,村民和哈妹坐在三殿两边的草席上。献礼仪式前,每位礼生必须洗净手。首先是主祭与众礼生代表全体村民把他们每人捐献的礼物分三次向五位大神敬献(形式上的)。然后由主祭在红桌子前念祭词,待念完祭词主祭领着陪祭端着祭酒缓步走向神台,在神台前的拜堂行过祭拜礼、献礼后,再缓步走回红色供桌各就各位。四位哈妹紧随其后,赤脚进场跳敬香敬酒舞。跳舞时不带道具,随着鼓点的节奏变化队形和舞步,手上的动作尤为丰富。舞毕,哈妹双手合十答谢神灵和两边的鼓师。最后主祭口诵祭词,用树枝沾水在神台上点洒,并洒向众拜神者和现场的众人(仅初十日首次祭祀才会洒)。这样的程序反复三次祭拜仪式就算完成了。
在祭祀的空挡里,我看见一个很年轻的哈妹坐在对面,就走过去和她聊了起来。她告诉我,今年她28岁了,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问到学习哈歌的情况,她说学唱京歌已经有三年,是被村里选出来的歌手。我问她要成为歌手能在哈亭里面唱歌有什么要求吗?她说当然啦,而且要求也是挺高的,首先就是要有文化,嘴巴会说,嗓子条件要好等等。当我问她学唱京歌有什么感受时,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刚开始学唱的时候觉得好难好难,都想放弃不学了,可是因为是村里选出来的,最后不得不坚持下去,现在学得还可以,能唱40多首京歌了。在和她的聊天中我还了解到,她们唱的歌都是来自苏维芳 [5]收集整理的《京族哈节唱词》,由黄玉英口头教唱。她们都不会即兴编歌。最后她还很自豪的告诉我,因为她学唱京歌,天天在家哼哼,现在她的儿子也会唱很多歌曲了。
晚上8点15分,三遍鼓声后,村民陆续来到哈亭,5位哈妹坐在草席上等待唱贺神歌,8点30分,唱哈正式开始,首先哈妹要向神敬香,唱敬香歌跳敬香舞,由四个哈妹每人手上拿两支花跳舞,有鼓点伴奏,鼓点节奏为 ×× ××× ×× ×,不断反复。
跳完舞后,五个哈妹开始对着五位圣神轮流唱颂,每次由一位哈妹主唱,哈妹手里拿着两片竹节敲击,作为伴奏。其余的赤脚盘坐在主唱的身后面,手里敲打着竹节相伴。两边分别有一鼓和一锣,每到唱段的落句击鼓一下,乐曲转换时则击锣。当主唱的哈妹唱累了就由下一个哈妹接着唱,演唱时间一般会持续一个半小时。哈妹都是对着架设在神案前的话筒唱,由哈亭外一个大喇叭向全村播放。
哈歌均用京语演唱,演唱的曲目有《神灵灵》《敬神乐鼓》《“哈节”祝词》《人人都长寿平安》《积善奉善》《“求”字如此深意》《人人都来拜神》《驱风拨云观星辰》《有益寄语牢记心》《一统山河刘伯温》《顺水谁肯泊船停》《谁送姻缘到村来》《真正姻缘谁能解散》《不靠天地靠自己》《鸾车自驾仙宫》《同结日月义同天》等四十多首,《神灵灵》是每次唱哈前必唱的一首歌曲,其他的演唱顺序则没有具体要求,全凭哈妹自己的记忆来演唱。唱颂的内容主要为:敬神祈福、历史神话传说、保佑平安、消灾避难、家庭美满、爱情姻缘等等。在哈亭里听歌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在场。锣鼓手也是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
2008年7月13日---15日: 祭拜
祭拜活动连续四天,整个祭祀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锣鼓乐。每天的仪式与初十相同。
2008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四)坐托
做托也称“做梦”,“梦”有咸甜之分,“甜梦”指糖果糕点,“咸梦”指酒菜。“做托”的酒菜由村民各家轮流自备,只有成年男子才可入席。以前入席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成年男人要按照辈分和捐献修建“哈亭”钱款的多少,来分等级入亭做托。现在都不讲究这些了,大家都由筹委会安排的位置按京族的习俗盘腿席地而坐,边吃边看哈妹表演歌舞,有的还在哈亭外摆上桌椅吃喝起来。
2008年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坐托 送神
上午10点,村民开始坐托,程序不变,与前天相同。22点50分至23点30分哈妹贺神,24点送神,跳花棍舞。送神时主祭和陪祭甩阴阳挂占卜,当卜到一开一合的好卦时,人们便齐声呐喊,擂起鼓来,放起鞭炮。香公捧着所送神灵的香炉往哈亭外走,主祭念着送神词,并向所送之神说几句求神保佑的好话。几个礼生合力把那道拦在哈亭上涂成红色的表示闭门的木头抬出门口,使劲抛出外面,然后又迅速脱下外衣,作扫地状,意思是把鬼神送出门。此时,唱哈的哈妹开始跳“花棍舞”,以驱赶野鬼,也是驱邪纳福之意,今年的花棍舞由黄玉英一人跳。道具是两节竹制的花棍,看得出是被精心的打过花,相当艳丽。舞蹈的动作很简单,没有太多的修饰,以双棍相绕为主,前后左右舞动花棍,意思是驱鬼。最后黄玉英边舞边退向大门,在门口处,双手用力向外抛出花棍,表示驱邪完毕,整个送神活动即宣告结束。
2008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六)
9点哈妹去各庙唱贺庙歌,20点30分至22时哈妹唱贺神歌,22点跳花灯舞 ,23点结束。
这次哈节活动中,东兴市政府也参与进来,并借着哈节的机会在金滩举行一系列娱乐活动,吸引了各方游客,大家都饱含激情,澫尾每天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活动流程附录1)虽然今年的哈节有政府介入,但东兴市政府只是借着这个契机,向外界推广东兴、金滩的旅游文化,打响金滩的旅游热,加强东兴旅游业的发展。其政府职能本身并没有涉及到哈节内容,对哈节仪式也没有进行干预和改变。
三 哈节的音乐
音乐始终贯穿于整个哈节仪式中,其音乐形式有鼓乐,歌舞,唱哈。鼓乐主要是用于在祭仪活动中告诉人们某个程序要开始了,或是在各活动环节与环节间的间歇,起到提示和转换作用,在歌舞中是作为舞蹈的节奏伴奏,唱哈中则是每到唱段的落句击鼓一下,乐曲转换时则击锣。歌舞主要有敬香舞、敬酒舞、顶灯舞、花棍舞等,敬香舞和敬酒舞都是在祭祀时礼生向神灵祭拜的过程中跳,顶灯舞是在唱哈过程中熏染气氛的歌舞,花棍舞则是在送神时用于驱赶鬼怪的舞蹈。
哈节音乐主要是以唱哈为主,本文拟从哈歌的音乐词体和曲体形态进行分析。其词体主要具有功利性、叙事性、警世性及情歌和歌颂党和新生活这几个特征,曲体上主要以变唱曲式的多段体为主。
(一)、“唱哈词”词体形态
这里的“唱哈词”理解为哈节仪式中唱哈所用的歌词。从收集到的哈节 “唱哈”中的词义分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功利性:祈求于神灵,希望得到神灵的护佑,如祈求保护村寨人畜兴旺,渔业丰收,出海风顺平安等。如《神灵灵》《哈节祝词》《人人都平安长寿》《人人都来拜神》《“求”字如此深意》《吾乡民求年富贵》《向神来财又求子》《见枝花开话正红》《美景显现全村庄》等。
神灵灵
今宵众人听“哈歌”,欢声乐声同来和;长夜清风送香来,芳香直升透宫阙。
花开喷香郁异样,一心善敬我敬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前往众神帝位上。
奉上香火歌女下,两边文武往金殿;供奉香气透云天,敬天敬地敬乡神。神灵灵!
人人都平安长寿
一祝“活”字得长久,“富”字多财贵花荣。二祝福全乡村民,
人人平安长寿同。祝福富了又显贵,来日全财添华荣。
《神灵灵》是唱哈时必唱的第一首,从歌词我们就可以看出,奉献丰美的食物,优美的歌舞,供奉得美美的,目的是取悦和祈求神灵,期望众神都能“神灵灵”。《人人都平安长寿》从歌名我们就很直截了当的明白它的目的性,就是通过向神灵祈福,希望人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富贵荣华。
叙事性:用歌词记述英雄事迹、历史故事等,如《驱风拨云观星辰》《一统山河刘伯温》《尊敬孝神我村民》《宋珍与陈菊花》等。
一统山河刘伯温
三国诸葛是大圣,后人建亭来祭祀。亭前有河流千里,截一建亭永祭祀。
伯温以为很容易,决心意志冲向前。河石水急滚滚来,“改意如煞”现眼前。
十八诸侯诸葛亮,一统山河刘伯温;才貌双全真君子,博古通今又精文。
有智有谋倾事业,通熟天地知四海。连打三仗都取胜,为军开路扫障碍。
多少水军冲越过,这是一篇绝妙诗,后来一君把诗牍,细看是篇待人诗。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6]。
警世性:具有教育后人、自勉的歌曲,如《同结日月义同天》《积善奉德》《有益寄语牢记心》《种树图德又图仁》《不靠天地靠自己》《父母育儿情意重》《父母话儿记心上》《父辈栽树儿乘凉》等。
积善奉德
父母道德儿在意,儿女幼稚无知时,全靠父母培根基,为儿荣华为衣食。
积善奉善有字云,天降生之添培养。各职其位我监呈,有德来日享奉善。
军欲日来神想月,军神日月忠盟之。父亲嗟叹母跟随,父母对叹有乐时。
全乡子孙显贵荣,代代出色各不同,富贵财厚千千年,父世富贵子显荣。
不靠天地靠自己
苏君对花不兴趣,一只官船一箱书;微风吹水面平静,月亮从山顶上出。
白色风帆双绳起,锐利目光航前视,是贵不再銮闾处,唱歌人乐听者迷。
到处散发蝉鸣曲,督教台后吾咏诗,扶桅杆随船漂泊,不靠天地靠自己。
这两首歌曲都是励志性的,前首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告诉儿女父母的艰辛和哺育的艰难,告诫儿女要向善,要孝顺。后首用一个人物的自立过程来告诉年轻人,做事情不要投机取巧、依赖别人,而是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立足。
情歌类:歌唱爱情、婚姻美满的歌曲,如《谁送姻缘到村来》《顺水谁肯泊船停》《真正姻缘谁能解散》《千里江山千里念》《鸾车自驾仙宫》《寻姻缘未见缘分》等。如:
鸾车自驾仙宫
鸾车自驾仙宫,情字深厚缘牢靠;仙女之约蝴蝶牵,温雅仙女托言到。
真正姻缘谁能解散
时喝兰茶,时饮米酒,有时凉风,时尝月圆,真情两字,与谁表宜。真正姻缘,谁能解散。
爱情,在京族来说是温柔的,美妙的,绅士的,浪漫的,相爱两人之间是石比金坚的,所以当爱情来临时天上的神仙都会来帮忙。
歌颂党和新生活:如《美好生活全靠党》《京族三岛变化大》《建设雄伟新哈亭》《村民共聚设宴欢》《美好生活人追求》等。
美好生活全靠党
盛举祭神哈亭会,远近村人齐聚回。全村参与传统节,笑迎客人共举杯。
年年一例哈节事,邀约在外子孙聚。酽茶美酒闲逸趣,村民数天共欢叙。
看戏听歌人欢畅,村中常例源古长,自从解放村变样,美好生活本靠党。
党的富民政策好,温饱脱贫小康到。新建楼房数比高,生活宽裕乐陶陶。
神圣保佑村人好,物产丰富人安寿。各行各业收入高,富贵荣华世享受。
护佑出外工作人,个个升迁本事真。督促少年读书勤,才秀品优接班人。
这类的哈歌主要都是解放后的新作。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把逃窜到江平附近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全部歼灭,京族地区获得了解放,人民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1951年,中央访问团带着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京族人们进行亲切问候和关怀。党和国家对这个外来的、人口极少的民族的关怀被京族人民深深记在心里,唱在歌里。
(1)词体结构
京族民歌的歌词结够复杂,风格独特,歌词格式有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十二言等,其中以六、七、八字句居多。从收集到的四十多首唱哈词来看,七字类的是最多的,只有一首是四字的(特殊),八字的也极少(可看为七字句的变体)。歌词结构以上下句为基础,四句为一段,四句一首为常见,并以四句一段为基础发展出各种长短不一的唱词段落。如叙事类、古典诗词类、警世类的唱词大都比较长大,但基本都是结构规整,对仗整齐,往往七字一句,四句一段,由若干段组成一曲。如:
秋天洋溢读书声,即将到下半响时,游乐踏上小草地,山野果熟如红纸。
凌晨抛网手捉鱼,风吹帆扬船荡起,鱼儿翘嘴吸水饱,燕子顶风旋船去。
到处散发蝉鸣曲,督教台前吾咏诗,扶桅杆随船漂泊,不靠天地靠自己。
(2)词体韵律
京语有六个声调,多音节,单词中含头、腹、尾三部分,用鼻音m、n、η收尾的元音较多,修饰定语用倒置法。“哈歌”中用很多的衬词,如“啊、呵、嗯、哎”等。在京族民歌中,有一种歌词结构是京族民歌所特有的,那就是上六下八的结构形式,即上句六字,下句八字。其押韵也很有特色,即每句的尾字押下句的第六字,锁押下去直到结束(也有称为腰脚韵)。如:
问月歌
忧愁借问弯月,弯月你在把谁来等?
花儿含苞未放,里门虚掩 外门递信。
种籽该撒还等什么?别让我像蜂蝶一样徒劳枉心。
这是一首上六下八结构的歌词,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月”押第二句的第六字“谁”,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等”押下句第六字“放”,如此连环锁押下去 [7]。
(3)歌词的表现手法
歌词的表现手法与诗歌是互借互用的,京族“唱哈词”在文字风格上继承了我国诗歌的精华,从已收集到民间流传的唱哈词中体现出如下的表现手法:
<1>赋
辞海释:“赋者,古诗之流也”,就是直接抒情,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铺叙、白描。在叙述、描写时,采用自然朴素的语句,而不必加上特别修饰的表现手法,它虽近似直率,却贴近巧妙。在哈节唱词中大多都是采用直叙、白描的手法。如:
出入亭门迎五福
古代前辈众祖先,建亭祭神奉香火。代代相继万古传,殿中对联上写道:古在南邦成原例,山河之永固,今朝北国敬严存,社稷之遗风,让予后代人。千秋出入亭门迎五福,万代往来通壁纳三多。一年一例寿厚德,年年歌舞答鸿恩。
这些歌词,用语简洁明了,直接陈述事实说明事理,而不乏画面感和故事性。
<2>兴
兴,就是起兴,在开头处采用一个、两个或几个似乎字面上与本歌主旨无关的句子,作为引端,称为起兴句。即是创造出一种美妙的气氛或韵味,然后渐渐引入本意句,所谓“借物发端”。如:
真可怜!可怜雁儿飞南去,心如霜雪冷冰冰,怎能送得雁信去。烦你展翅往南飞,
呼生呼世呼至之,何因造成此境地,春天未过夏到时。
这里将恋情移到雁的身上,借雁发出思念之情。
<3>反问
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目的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引起听者的注意和深思。从已收集到的唱哈歌词来看,京族也有使用反问手法的民歌,如:
心烦闷问月宫影,为何月未过问谁?春园按掩门闩扣,园檐外等南风吹。
源程遥远隔几度,渔夫划船手疲累,好酒未喝人已醉,为你日夜愁心碎。
堆积柴火烧通宵,问你铁心熔软否?顿闷寻问妲娥姐,何日借风送姻缘?
寻姻缘未见缘分,你我忍愁独自身?
回复 |
www.538100.cn©东兴信息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桂ICP备07003839号-4 桂公网安备45068102000016号
东兴信息网,东兴市房产信息,东兴供求信息,东兴人才网,东兴红木批发市场,东兴旅游画报,东兴企业名录,东兴知道,东兴论坛,东兴网,东兴热线,东兴市生活信息免费发布平台
东兴信息网(www.538100.cn)联系人:黄先生13788103312 | 营业时间:09:00-17:00(周一至五) | 营业地址:东兴市新华路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