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88103312
东兴信息网  

赶“哈”归来阿哩哩 广西东兴京族哈节侧记
www.538100.cn  2010-8-29  东兴信息网

  •   7月20日至26日,有近五百年历史的京族哈节,在风光无限的金滩上,再次盛装开典。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宾朋走进防城港东兴市的京族三岛,体验万种风情的京族民族文化。

      四海宾朋来赶“哈”

      京族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海洋为生的少数民族,东兴江平镇的氵万尾、巫头和山心是京族唯一的聚居地,素有“京族三岛”之称。京族哈节是为纪念海神公而诞生,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哈节是京族人民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庆典。

      京族三岛哈节中最为隆重的氵万尾哈节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九举行,今年7月20日的氵万尾金滩因这个节日分外热闹。一大早,金滩边上新修建的京族广场,彩旗猎猎,穿梭忙碌的身影都染上节日盛典的欢快。

      海边小树林周围早已挤满观典的人群,几位阿婆结伴而来,坐在小树林的沙堆上,期待的神情写在脸上,兴高采烈地聊着。记者上前攀谈,其中一位90岁的阿婆说,她是附近的村民,年年都盼着哈节到,年轻的时候过哈节印象最深的是对歌,在大树根下,从早到晚,歌声就像那海浪,一浪接一浪。现在的哈节,场面越来越大,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真是越来越热闹。

      在哈亭采访时,记者还遇上了一队扛摄像机的大学生,他们来自浙江传媒大学戏剧影视专业,领队李慧超同学说,他们是从网上了解到氵万尾哈节举办的信息,于是就组织了摄像、编剧等不同工种的7名同学成立小分队,从杭州专程坐火车来到广西,拍摄今年的哈节盛况以及京族民俗文化,最后做成一个专题纪录片参加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京族这个独特的民族。

      广东的白女士是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一起来赶哈节的,她7岁的儿子兴奋地对记者说:“我要看拉大网!我要看踩高跷捕鱼!”白女士则是对京族独弦琴早有耳闻,对京族女子的服饰也是十分喜欢,且东兴是边境城市,她爱人对边贸生意很感兴趣,一家子对这次出行期望收获多多。

      “哈”里“哈”外故事多

      哈节是京族特有的融祭祀、团聚、娱乐为一体,洋溢浓厚海洋文化气息的民俗活动。2006年,哈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氵万尾哈节开幕这一天,吉时一到,哈节祭祀活动中重要的迎神仪式便启动。只见京族文化广场上,身着节日盛装的京族同胞集合成举旗擎伞方队、抬香案台方队、抬神架台方队、持各式鼓拨方队等,在由负责哈节主要仪式的香公、翁祝等的带领下,组成声势浩大、气派非凡的迎神队伍,一路鼓乐齐鸣地向海边迎神地点走去。

      在迎神途中,一百位身着翠绿色京族服装的蓬勃少年齐齐吹响了螺号,更是渲染了庄严又不失热闹的祭祀氛围。这螺号传说是龙宫的第一守门神,其纹状从大到小旋状收缩,喻为逢凶化吉、化大为小,被京族人家看做是祈求平安的吉祥物。由于京族三岛地处海滨,台风频繁,在过去,每当台风来袭,岛上各家各户都在屋顶上安放一只螺号,以之驱灾避难,有“螺号一吹,灾祸全吹”之说。所以哈节上百人螺号大合吹,寓意京族哈节吉庆祥和,歌舞升平。

      螺号呼呼吹,独弦琴也叮叮咚地弹响了。徐徐海风拂过的金滩上,百名身着色彩艳丽的京族传统服装的少女,全情投入地弹拨着只有一根弦,却可弹奏出悠扬、清新、柔美音色的京族特有乐器——独弦琴。今年13岁已学琴4年的武洪羽是其中的一位演奏者,她右手拿一根牙签状的竹棍弹拨琴弦上的泛音点,左手左右摆动琴盘左端的牛角摇杆,美妙的旋律轻盈流淌。在这方阵最前面演奏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弦琴,其制作者广西艺术学院民研所的陈坤鹏教授向记者介绍,该琴全长5米,由上好红木一板成形,整个琴身雕饰成京族人民崇拜的龙的图案,其有效弦长3.3米,远远超出了普通独弦琴80~100厘米的有效弦长,演奏慢速节拍,更能彰显其低沉浑厚的音色。

      一年一度的哈节欢庆活动一般持续一周,在这延续了近五百年的传统习俗中,京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也在这生生不息的传承中积淀属于自己民族的“历史记忆”。

栏目直达:东兴信息网

www.538100.cn©东兴信息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桂ICP备07003839号-4   桂公网安备45068102000016号
东兴信息网,东兴市房产信息,东兴供求信息,东兴人才网,东兴红木批发市场,东兴旅游画报,东兴企业名录,东兴知道,东兴论坛,东兴网,东兴热线,东兴市生活信息免费发布平台
东兴信息网(www.538100.cn)联系人:黄先生13788103312 | 营业时间:09:00-17:00(周一至五) | 营业地址:东兴市新华路147号